近日,北京公安局的官方网站发布了一张末代皇帝溥仪的人口登记卡,瞬间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。在这张登记卡的“学历”一栏中,赫然写着“初中”字样。这一消息令不少人感到震惊不已!
这张登记卡的背景是在1960年8月12日,溥仪因特赦回到派出所办理户口登记。在表格中,“现有文化程度”被填为“初中”,“职业和服务处所”则是“北京植物园下放劳动”,“婚姻状况”栏中则表明其已“离婚”。如此一位曾登基为帝的最后一位皇帝,学历竟然那么低?这让人不禁思考,清朝的皇帝们又该算什么样的学历呢?
接下来,让我们细细探讨溥仪的学识和他所受的教育。溥仪的老师们包括庄士敦、陆润庠、陈宝琛、罗振玉、王国维等人,这些人要么是状元,要么是翰林,更有甚者是国学大师或著名书法家。此外,溥仪也曾接触到许多国际友人。
展开剩余76%1918年8月,英国人庄士敦成为了溥仪的英文教师,溥仪的英文名字取为“Henry”(亨利)。他不仅能流利地将《四书五经》翻译成英文,在1945年东京审判上,面对英文询问时,溥仪也是回答得如同流水般顺畅,几乎不需要同声翻译,这无疑体现了他的听力和口语能力之高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他的英文书写格外工整、优美,几乎可与印刷体相媲美,绝对超越了今天大学生四级的水平。
关于溥仪的书法和绘画,虽然流传下来不多,但在现存的作品中,我们仍能看出他的非凡才华,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大家。尽管晚清时期的朝廷已经腐朽不堪,但对溥仪的教育依然没有放松,实际上,他从小便接受了非常优质的教育。
清朝皇子的教育特点可归结为“严格”和“全面”。在这种严谨的教育体系下,清代的许多皇帝和皇族都表现出了极高的素养,尤其是在文学艺术领域,皇家子弟往往才华横溢,历代皇帝的书法技艺都堪称一流。
与普通人相比,清朝皇子的学习态度可谓是更加勤奋刻苦。根据宫廷的规定,皇子们在6岁便开始读书,学习时间从早上5点一直延续到下午3点,远远超过现代孩子的上学时长。读书之余,他们还需上骑马和射箭的课程,学习任务繁重。
在沈阳故宫,至今保存着清世祖福临所用的一把牛角小弓——这是顺治帝年轻时练习武艺的道具。年仅5岁的他便随父出门狩猎,使用这把小弓射中了一只麅,这一事件更是被记载在清朝的正史之中。
皇子们的学习场所名为“上书房”,在这里规矩极为严格,学生们需端坐,夏天甚至不得摇扇。午饭由侍卫送来,老师总是优先用餐,皇子们则在一旁安静地用餐,用餐后不休息,立刻投入学习,一年中仅有元旦、端午、中秋、万寿节和生日这五天放假,连除夕也不例外。
康熙帝在5岁时便开始了他的学习生涯,尽管累得咳血,也从未中断学习。每日,老师要求他重复指定的内容达120遍;而道光帝在幼年时曾因学习问题遭到了嘉庆帝的责罚,甚至被送到宦官打扫处,同太监一同扫地。道光虽然在政绩上平平,却对读书情有独钟,整整在上书房学习了30多年,即位后依然保持着书生的性格。
因此,我认为这些清朝皇帝的真实学历,至少应当被定义为研究生以上的水准。
发布于:天津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