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篇文章里的内容都是根据可靠的资料来写的,文章最后还列出了参考资料和截图,大家可以看看。
【前言:】
这一百年来,有多少英勇的儿女,为了民族的自由和解放,不惜牺牲了自己的宝贵生命?
那片充满热情的土地上,究竟有多少人默默无名,最终淹没在茫茫人海之中呢?
是谁把活下去的盼头全放在了新中国身上?他们的一生又是为谁而活呢?
【乱世舞者,热血青年】
1924年,在河南一个挺穷的地方叫台前县,有个小宝宝叫李玉安,出生在一个穷苦的农民家里。
爸妈心里很疼玉安,可因为家里条件不好,这瘦小的孩子经常是饿肚子,衣服也穿不暖和。不过,玉安很少跟爸妈抱怨这些。
十六岁那年,玉安下定决心,跟爸妈说了声再见,就独自一人跑到很远的东北去了。他打算就用自己的双手,在那片地方闯出一片天地来。
但实际情况跟他想的完全不一样,身为最小的打工仔,他每天得干最累的活儿,可拿到的工资却是最少的。
有一次,玉安就因为多拿了老板一个鸡蛋,差点被同伴把腿给打断了。
打仗那会儿,日本鬼子把刀都架到了每个中国人的脖子上了。
望着满地伤心的人,玉安心里头的火气腾腾往上冒。
生在这么个混乱的时代,命运好像早就给安排好了,但玉安打死也不肯认命。
他下定决心,要跟命运斗到底!
【志同道合,奔赴前线】
1946年,神州大地上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火又熊熊燃起,22岁的李玉安毅然决然地参加了人民解放军。
没多久,他就靠着非凡的勇气和聪明劲儿,成了战士们心中的英雄。
1947年,满腔热情的这位小伙子毅然决然地加入了那个时代最热门的团体——中国共产党!自那以后,玉安就把自己的全部生活都献给了党,他的命运从此和咱们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。
从四平打到辽西,再从平津一路到渡江,李玉安战无不胜,多次立下赫赫战功。
那些让人难以忘怀的日日夜夜,就像梦里的片段不断重现,会永远铭记在这位战士的心里。
【血洒异国,壮烈牺牲】
"把这段话换个说法,让它更简单易懂,但意思还得一样,字数也别差太多:"
1950年11月,李玉安跟着中国人民志愿军到了朝鲜战场,一看那场面,比心里预想的还要残酷得多。
好几万的敌人拿着最先进的武器,朝着我军拼命开枪。
尽管志愿军战士们手里拿的只是简单的武器,但他们毫不畏惧,一次又一次勇敢地往前冲。
在朝鲜的松骨峰,100多位志愿军战士遭遇了将近3000名敌军,他们奋勇地展开了一场生死大战。
李玉安和他的战友们死守阵地,手榴弹扔没了就用石头砸,子弹射完了就上刺刀捅,刺刀折了就直接和敌人肉搏。
战场上烟雾腾腾,炮弹到处爆炸。
一颗子弹直接打中了李玉安,他慢慢倒在了凉飕飕的地面上,鲜血不停地往外冒。
在快要失去知觉的那一刻,李玉安心里一点也不害怕,他明白,自己是为了国家去战斗,死得很值得。
【以笔作旗,谱写赞歌】
仗打完后,跟着军队一起的作家魏巍,在跟那些活下来的战士聊天时,被眼前这悲壮的场面深深打动了。
平时写字时那帅气流畅的笔触,现在却抖个不停。
当他瞧见营长眼含泪光,模糊不清地读着每位牺牲英雄的名字时,魏巍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。
回国后,魏巍拿起笔来,感觉像是充满了能量。
他日夜不停,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,最终完成了有名的报告文学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。
在英雄烈士的名单上,清清楚楚地写着“XXX”这三个字。
【英雄沉睡,归乡落叶】
可是,谁又能料到,这位硬汉居然像奇迹一样,在废墟里悠悠转醒!原来啊,那时候李玉安因为伤得太重,被送到后面治疗,没赶上点名,大家就都以为他牺牲了。
在一位热心的朝鲜军官帮助下,这位受了重伤的英雄被扶送去医院治疗。
整整躺了半年不省人事,经过好几次手术,好不容易才把命给救回来了。
他每缝一针,都像是用尽了全身的力气和热情。
1952年,李玉安虽然多次申请要回到战场上,但因为伤得太重,最后还是被要求退伍回家了。
当他接过那张残疾军人证,心里五味杂陈。
兄弟们永远长眠在那片土地,唯独他孤零零地回来,这以后的日子可咋过呢?
【一片丹心向阳开】
回到老家后,李玉安其实可以靠着自己是退伍军人的身份,在部队里过上好日子。
但他心里清楚,国家现在啥都需要重建,正盼着成千上万劳动者的努力干活呢。
于是,他决定去黑龙江巴彦县的粮站工作,当上了一名简简单单的粮库职员。
到了三十岁,玉安终于成了家,结了婚。
为了养活全家人,他节衣缩食,但从来没向单位要过任何补助。
每次有人给他送礼,他都会果断地不收。
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,叫“永远屹立不倒的杆儿”。
三十年来,李玉安凭借简单的话语和默默的付出,深深打动了周围人,给了他们很多启发。
他一直忘不了牺牲的兄弟,时刻都用军人的规矩来要求自己,决心一辈子都为党和人民服务。
"换句话简单说,就是保持原意不变,但要用更接地气的话来表达,字数也别差太多,直接给你改好的版本吧。"
很多年以后的一天,已经六十多岁的李玉安,无意间翻开了女儿的语文书。
当他翻到《谁是最可爱的人》这篇文章时,眼泪一下子涌了出来,视线变得模糊了。
那些熟悉的名字,就像一道闪电,瞬间把他带回了那段难忘的岁月。
女儿用稚嫩的声音问:“爸爸,李玉安是谁啊?”
看着女儿那张纯真无邪的脸,李玉安心里头真是五味杂陈,说不出的苦。
过了一会儿,他小声地说:“
就算有人把他认出来了,李玉安也从来没承认过。
他心里明白,自己只是千千万万个不被人注意的志愿军战士里,非常平凡的一个。
要不是运气好捡回一条命,他早就埋在那片热土里了。
【子承父愿,再披军装】
1990年,因为心里头有个特别的念头,这位默默无闻了几十年的老战士,终于没法再躲起来了。
原来,他的小儿子从小就很佩服爸爸,一直梦想着当兵,但连续三年考军校都没考上。
看到儿子垂头丧气的样子,李玉安再也待不住了。
他拿出那本已经泛黄的老课本,还找出了以前的残疾军人证件,然后就直接去了以前的部队。
“李玉安”的话说得斩钉截铁,他爽朗地笑着,眼神里满是父爱的温柔。
这话一说出来,全场的人都惊呆了。
消息传得飞快,没一会儿就遍布了全国各地。
以前战场上拼命打仗的英雄,现在成了平凡的粮库职员,几十年来毫无怨言,也从没向单位要过一点特殊待遇,这种精神让大家都感动得落泪。
【跨越时空的重逢】
当这个消息传到老作家魏巍那里时,他惊讶得简直不敢相信自己所听到的。
以前写的那个身材魁梧、勇猛无比的战士,现在竟然还好好活着呢!
没过几天,北京这儿,两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家紧紧搂在一起,衣裳都被泪水给打湿了。
魏巍满心欢喜地说:“
玉安只是傻傻地笑着,好像觉得这一切都很自然:“
李玉安心怀感激,对魏巍的深情厚谊难以忘怀,他诚恳地拜托老作家一件事:等我离世以后,请您代我向那些牺牲的战友们致个意,告诉他们,我这辈子,没辜负党,没对不起人民,也没亏待了自己的良心。
【结语】
2024年,正好是李玉安出生一百年的日子。
回忆老英雄的一生传奇,我们每个人心里都暖洋洋的。
这位平凡的志愿军士兵,用自己的身体捍卫了民族的荣耀,通过默默无闻的举止展现了共产党人的高尚品质。
希望英雄的精神能一直留在心里,变成一盏永远亮着的灯,照亮我们勇敢前进的路,不辜负这个时代,也不浪费美好时光。
2024年3月23日 上午11点22分·大家一起看历史
1990年的时候,有个老农民,他儿子想去当兵但没被选上,老农民就拿出小学课本,说:“我其实就是书里提到的那位烈士。”
2022年12月28日下午1点01分,作者羽籽柔写道。
